图: Darek G rabus
(资料图)
深圳的个人破产制度推出了快两年了。
这两年,挺多人在申请破产。
但很 少再有媒体报道具体案例了。
我周末搞搞研究,浏览了一下深圳的个人破产信息网,看了这两年申请破产的案例。
看完之后挺惊讶 。
我们常规思维会觉得:
一个人如果被迫申请破产,肯定是身无分文、挣不到钱之类的。
穷途末路了。
但并不是呀。
我看了几十个申请个人破产的公告,发现:
挺多破产的人,收入很高,名下也不缺资产。
典型的城市中产,小康家庭。
看起来生活都挺滋润的。
随手举1个例子:
有一对50岁的中年无妻。
男方每月收入2万5,女方月入1万5。
他们名下有 位于 深圳宝安的房产, 估价 500万。还有一辆斯柯达轿车。
想不出来他们为啥会破产...
但夫妻俩公告说:
自己一共欠着765万的债务。
其中房子一抵+二抵,一共欠债502万。负债金额 ,已 经超过房产的估值了...
二
这些破产的人们。
他们普遍 都在申请:破产重整。而非是破产清算。
啥意思?
减免一部分钱。
以及,申请多给一些宽限期,慢慢地还钱。
这些人并非无力偿还。
他们的收入和资产情况,都挺不错。
1)有的人公积金累积很多, 账户里有十多万元;
2)有的人月收入高达5.8万元,有600多万的深圳房产, 还有6万多的存款、近4万元的股票。
很让人羡慕。
3)有的人, 父母提出可以帮忙—— 比如有个女士,月入7000元,无房无车无存款。
但她 妈 妈手里有一笔理财,三年之后可以拿到18万的收益。
愿意给女儿还债。
等等吧。
离穷途末路都远着呢,表面看都是体面人。
但 确实欠下了 大笔债务。
短期内偿还不了了。
像那位月入5.8万的金领,欠了足足1500万。 只能寄希望于破产重整了。
有人申请只还本金,利息就不给了;
有人更大胆一些,要求把本金也打个折扣。
甚至有一个人申请:欠了900多万,只还51万行不行。
行不行呢?
我觉得够呛,这要求有点过分了。
而且,个人破产:
申请是一回事。债主同不同意,又是另一回事。
这里面有一套机制。字数所限,我先不细说了。
三
大家可能最好奇的是:
既然这些人,是中产阶层,很体面。
为啥要申请破产呢?
我在成功获批的破产案里,找了几个典型例子。
很有代表性。
比如——
1)有人是被诈骗了,资产清零。
有一位郭先生,妻子怀孕后,他想多增加一些收入。
就轻信了同事的话,一起投资超市。 同事唆使他借了一大堆网贷、小额贷款、信用卡债等,一共借出了90 万。
转账给同事后,同事就人间蒸发了。
妥妥的诈骗。
妻子后来也跟他离婚了。
人财两失
注意了!这种熟人诈骗的案子不少见,我在小红书经常会刷到。
2)加杠杆,借的钱太多,超过自身能力
有一个38岁的男士,很孝顺。
刚毕业时为了给父母翻盖老房子, 欠了 十来万。
后来他努力考上了深圳 的事业单位,成了体制内男友。
收入稳步上升。
但女朋友父母要求必须有婚房,他就在周边城市贷款买了一套。 首付都是借来的,利息特高的那种。
东拼西凑。
利滚利到后来,撑不下去了,房子即使卖了,还要倒欠几十万。
女朋友也因此分手了
结果疫情期间,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还调整下降了。
这时候欠债已经高达150多万。
无奈之下,就申请破产重整了。
每月1.5万的收入,自己只留2000多,剩下的+公积金,全部 用来还债。
计划用六年还清。
。。。
讲真,我觉得上面这两个男士的故事,都挺可惜的。
让人伤感。
3)创业失败、做生意欠债
比如有一个人用信用卡借钱,开了一家理疗馆。
每月收入只够还利息、付房租。
苦苦支撑两年后,还是倒闭了。
欠了30多万。
只好选择破产, 申请 只还本金,把利息免除。
4)上有老下有小,因病返贫
这个原因也很常见了。
有一对40出头的夫妻,刚工作时两人一共月入5000多。
为了提高收入,夫妻俩花了一万多块去学西班牙语。
从那时起就开始欠债。
结婚一年多时,父母陆续重病,母亲糖尿病、父亲中风,医药费花了十七八万。
也全是靠信用卡。
努力还债了好几年,孩子出生了,家庭开支瞬间增加一倍多。
收入却没涨多少。
俩人听说滴滴收入不错,就又贷款十几万买了辆比亚迪,打算开滴滴挣外快。
结果滴滴的收入,也只够还利息。
就这样,旧债未还,又添新债,不停地利滚利,欠了130多万。
“到后来,也分不清哪些是本金、哪些是利息了”
无奈之下,只能申请破产。
这时候十几万买的车,只能变卖2万多块钱了。
上面这几个案例,都是普通中产家庭很容易踩的坑。
大家可以细细看下。
四
看了很多破产的例子。
有几个感悟。
首先一点,工作很重要,工作很重要,工作很重要。
强制储蓄也很重要。
像个人破产网上这么多破产申请案例,大家可能都很落魄了。
但至少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。
因为——
1)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;
2)公积金账户里,也强制储蓄着几万到十几万、甚至20多万。
可能当初是懒得取、没理由取。
现在都成了救命稻草。
现金流是多么宝贵啊。坠进深海,就靠这一口一口的氧气。帮我们撑到浮到水面的一天。
以及——
量入为出,适当消费。
不要扛上太多炫耀性消费。
否则 一个风浪就把你埋了。
又比如说:
压在房子里的钱,占比不要太高。
这个好像很少有人提。
但很多人吐槽,“住着豪宅也很穷”。网友一般不信这种表述,觉得在变相炫富。
但 我感觉,其实是可信的。
因为很多中高产,平常看上去光鲜亮丽,但手头紧紧巴巴。
一旦遇到失业,重病。
就捉襟见肘了。
我前几天看到一段很精妙的发言。
就,挺辛辣的。
截图 来源: 豆瓣@一个收银员
讲的,就是这种情形了。
Copyright © 2015-2032 华西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