赓续历史文脉,谱写当代华章。上周日,《还有诗和远方·非遗篇》播出了第一期(点击进入Z视介回看),新一季节目中,诗路文化之旅再次升级,由张国立、华少、李云霄、郭孟旭组成的全新“非遗研学团”带领观众们走向非遗,在人间烟火中发现非遗于新时代中焕发的蓬勃生命力。
首期节目播出后,热度一路走高,微博主话题阅读总量破7.1亿,抖音视频#王羲之后人每人都能写一手毛笔字# #张国立豆浆咸甜之争# 等短视频点赞超12.7万、播放量超1500万,此类将非遗与市井烟火相结合的内容获观众喜爱,大家纷纷表示,“原来非遗距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!”
(资料图)
开展公益事业
小笼包中蕴含人间善爱
嵊州美食享誉全国,嵊州小笼包不仅被CNN评为全球20种最美味食物第一名,其制作技艺也于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。非遗研学团首站旅程便始于嵊州,他们来到“两头门冠军小笼包”店品尝正宗的嵊州小笼包。两头门冠军小笼包创始人、嵊州小笼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沈红平也“现场教学”研学团包小笼包,并讲述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。
虽然曾步入谷底,但沈红平依然凭借自己的手艺打造了饱含良心、爱心与红心的“三心小笼包”,走上了致富路。为了回馈社会,她不仅培训村嫂、建起共富工坊,还在敬老院和贫困山区做了十年公益,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让两头门的文化走出国门。沈红平身上积极乐观、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,亦是对嵊州人“精神名片”的最好注解。热爱事业、感恩生活、自觉肩负起传承非遗的使命,一个民族“日新又新”的能量正蕴于此。
坚守文化财富
书法爱好者显文人风骨
一如沈红平将自己对非遗的热爱融入每一只用心制作的小笼包之中,在嵊州,还有许多默默坚守的非遗传承者。他们共同的努力,才实现了非遗的薪火相传。
金庭观是王羲之晚年隐居之处,他曾六次拒绝皇帝召请而终老于此。在金庭观的书法朝圣活动中,非遗研学团遇见了上至92岁、下至9岁的嵊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。92岁的奶奶每天坚持练习书法5个小时不说,还将几十年来的书法作品卖出,将善款捐给慈善事业。这些书法爱好者们所传承的不仅是古代文人的书法技艺,更将魏晋文人的风骨内化于心,充分体现出“文者,贯道之器也”的民族精神。
嵊州的华堂村,是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。华堂村《王氏族谱》里的家训和“水圳公约”既体现了王氏家族的家传文化,也代表着当地人对规则的尊重。王羲之第54代后人王伯江爷爷退休后,在华堂村免费教授书法,就是希望年纪尚小的子弟们也能够将王羲之留下的“永字八法”传承下去。他在一方庭院里十年如一日地与书法相伴,为珍贵的民族文化而日夜坚守,这是他一个人的幸福,更是一个民族、一方文化的幸运。
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,就能将非遗传承下去;而同样的,把每一件小事做好,幸福美好的生活也能一步步实现,这是嵊州人朴素坚守中蕴含的深刻人生智慧。也正是这种笃定的“韧性”,打动了非遗研学团和观众。当非遗随时间的淬炼逐渐融入人们生活,看似无形实则有形,已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。
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,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,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。”《还有诗和远方·非遗篇》不仅致力于讲好属于中国的故事,守好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,也始终承担起作为文旅节目的社会责任,让观众真正看见身边的非遗,看见非遗在新时代下焕发的全新活力。本周日12:00锁定Z视介客户端、21:10锁定浙江卫视,《还有诗和远方·非遗篇》第二期即将上线,敬请期待!
Copyright © 2015-2032 华西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